搞黎搞去都係解決唔到問題
【技術討論】點解和理傾完仲衰過無傾?
香港特首林鄭噚晚(26日)喺港島搞咗首場「和理傾社區對話」,成效點樣?傍晚臨收工嗰陣整咗個字雲(Word Cloud)嚟,睇睇究竟網民留言講乜嘢多,字愈大就代表嗰組字出現嘅頻率愈高。彩色嘅係林鄭 Facebook 噚日中午出嘅帖文入面嘅留言,黑白嗰個就係今日(27日)下晝近3點出嘅帖文,你會發現「五大訴求」同相關嘅字詞,佔嘅大細同範圍係仲大咗!
**證明咗啲乜?大家對爭取「五大訴求」係更堅定!**
對話個重點係大家互相都可以「講、回應、跟進」,但噚日個 150 人「社區對話」,可以發問嘅只有 30 個,淨返嗰 8 成人全部淨係嚟聽,講得衰啲,佢哋嚟做媒體報導同直播嘅佈景版?然後呢 30 人入面,每 6 個市民發問完先至有 1 次林鄭嘅 3 分鐘答問題,仲要揀嚟覆,而唔係逐個提問都去答喎!咁唔答嘅問題,係咪代表無收到呢?
**總結好重要,跟進更加重要**
咁嘅格局,事實係比記者會更加「唔理想」,對大眾甚至出席嘅市民嚟講,係「唔完美」而且「唔可以接受」。今次對話的目的,唔止剩係聆聽訴求,而係要回應同跟進,大家講完一大堆,無一個總結,之後點跟進呢?如果無跟進,下場只會係重覆低效嘅溝通,講完又唔知你會唔會做,大家又點會收貨?
最簡單嘅例子,會考 DSE 都有說話考試嘅部份,小組討論個個都要(1)講嘢,(2)要回應人哋講嘅論點,同埋(3)做個總結歸納大家講過嘅嘢。中學生都識,無理由作為香港政府嘅首長都唔識下化?
**對話101:平等參與、真誠交流**
成個「社區對話」嘅安排仲有好多改善嘅地方,其實簡單複述個問題,嚟個小總結,已經俾對方知道你有聽佢講嘢,而唔係各自表述。
更重要嘅係,要俾每個人有親口發問嘅機會之餘,會唔會可以寫出嚟,貼喺林鄭後面塊 backdrop?嫌連儂牆民主牆太敏感嘅,叫意見板好未?完咗個對話會,林鄭同個 backdrop 影返張相,然後政府將呢啲意見數碼化擺上網,證明政府係有收到意見!
往後嘅發展,如果政府真係要廣納市民意見,一定要將對話規模縮減,仲要將對話嘅出席人士分門別類,包含社會唔同階層,會面結果輯錄成書 / 網上報告,大家都有得去跟進,咁先至係一個負責任同民主嘅政府要做嘅事。
#和理傾 #讓之後每一位都唔係佈景板 #真誠對話平台 #對話要真誠先至好 #平等參與 #香港要搵出路 #林鄭月娥 #CarrieLam